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苦干实干练本领热血忠诚铸担当于海宽先进事迹感动、激励应急人奋勇前行
发布时间: 2022-07-04 09:32:00     信息来源:应急管理报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

6月6日,国务院安委会专项督导帮扶组矿山组成员于海宽因劳累过度,不幸殉职。 这位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辽宁局正处级监察专员不远千里来到贵州,将生命里最后的68 天奉献给了贵州煤矿安全生产,献给了毕生热爱的煤矿安全监察事业。

6月29日,本报报道了因公殉职的于海宽的先进事迹,在应急管理系统引发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于海宽坚守初心、勇挑重担的精神,学习他实事求是、苦干实干的作风,学习他勤于学习、专业乐业的品格,坚决扛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使命。

 

义胆忠魂感动人


“于海宽是一位好搭档。”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矿山组第二组第一小组组长周洪军至今不愿相信,于海宽已经离开,“如报道所写,他就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一直念叨‘时间紧、任务重’,连吃饭都舍不得花时间,硬是靠挤时间,把 3天查1家矿提速到2天查1家矿。”

“6月4日那天下午,我们从小牛煤矿返回驻地的途中商量好,晚上找时间讨论当天的检查处理意见。”周洪军回忆道,“没想到他放下东西就来找我了,硬是把所有问题讨论完才肯休息。这样的人,怎能叫人不怀念、不佩服。我相信,他的精神一定会激励大家为煤矿安全监察事业奋斗拼搏。”

在与于海宽共事的四年时间里,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辽宁局监察执法四处的曲平成难以忘记的,是于海宽的敬业。“他个子不高,走路却快,总是在赶时间。他身材瘦弱,却从不怕苦,每次检查都要到最远的矿去看看。”曲平成说,于海宽是处级干部,到了井下,却像矿工。

“他会对工作面的每台机电设备仔细查看、对每道机电保护亲手试;遇到巷帮上挂着的衣服,他总要摸摸衣服里放没放定位卡,他说‘定位卡是挽救生命的最后机会,可不能 没有 ’。”曲平成说,“只要矿能安全,他从不觉得自己累。我们要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职责扛好。”

“他在六枝特区帮扶期间,我们沟通很多,他就像我的老师一样,把自己在长期工作中不断钻研积累下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我,也交给了煤矿企业人员。”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能源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工作人员石学兵说,“从他那学来的知识、作风对我影响很大,我将沿着他的足迹,为改变贵州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不懈奋斗。

在我们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在最需要支持帮助的关键时期,于海宽主动请缨、跨越山海来帮助我们,进驻六盘水市后,一天只休息四五小时,既查问题又教方法,展现出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专业技能,我们敬佩他,更感谢他。”国家矿山安监局贵州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韶辉说。

 

炽热信仰鼓舞人


于海宽事迹感人至深。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誓言。”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矿山组第二组第一小组组员刘章华说,“面对党和国家的召唤、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一名老党员,于海宽在组织需要时毫不犹豫,投入到艰苦、艰难的工作中,精神令人佩服、值得学习。”

“帮扶组成员既有来自辽宁、安徽的煤矿企业技术人员,也有来自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人员,每个人的工作节奏和思维习惯各不相同。”刘章华说,“作为副组长的于海宽深知万事开头难,到组后立即仔细研究帮扶方案,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案,让组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磨合,为全组顺利完 成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奠定了有力基础。”

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矿山组第二组第一小组组员王凯说,于海宽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在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却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闻令而动,主动请缨,远赴千里之外的贵州六盘水。“我们要以他为榜样,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履行一名矿山安全监察干部的神圣职责,集中力量帮助贵州煤矿找问题、找路子、找方法,筑牢安 全发展‘大坝’。”王凯说。

“我与海宽相识已近二十载。没想到最后一次‘见’他,竟然是在他因公殉职的报道中。”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辽宁局监察执法三处的才玉民说,从认识于海宽那天起, 他就是个理想信仰坚定、工作精益求精的人。

“看到他在贵州的事迹报道,他的形象 仿佛又出现在我眼前。他就是那样的人,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玉民说,“他用实际行动再次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如果我们每名矿山安全监察员、每名党员都能学习他的精神、他的情怀,煤矿安全监察事业上的艰难险阻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六盘水市能源局煤矿安全执法一科科长谭湘龙说,于海宽婉拒他人劝阻,不顾高原环境挑战,风雨兼程来到六盘水市,把一生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事业、他心心念念的矿工兄弟。“他忠诚于党和人民、无私奋斗的精 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将感恩奋进,砥砺前行,把保障矿工兄弟生命安全挺在前面,持续推动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不负人民、不负党。”谭湘龙说。

“于海宽的身影虽然远去,但他的名字和他的事迹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辽宁局监察执法四处的杨振说,主动担当一直是于海宽身上的显著标志。有一次刮大风,单位办公楼上的一段光缆被风刮下来了,全楼断网。当时有非常紧急的信息需要上传,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海宽却架上梯子,爬到办公楼上,对断掉的光缆进行临时处理。

“由于担心光缆再次被风刮下来,他就举着光缆一直到维修人员赶来。大家趁着网络临时恢复的时机,赶紧处理信息并上传。看着立在风中的他那消瘦的身影,我们都很感动。”杨振说,“如今他走了,我们要把他的精神传下去,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全身心投入矿山安全监察事业,全力以赴做 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务实作风感染人


“于海宽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他所在辽宁局的同事,我知道他以前钻研《煤矿安全规程》 的事迹,这次同在帮扶组工作,我更加深刻地看到他作为一名资深专家的职业风采。”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矿山组第二组第一小组组员龚宝奇说,于海宽用塑料瓶和保温杯检测保护装置的时候,井下所有人都赞不绝口。“他令所有人敬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专业乐业、勤学乐学的品格,为矿山安全发展贡献力量。”

“报道中提到他帮助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事例,我更有话语权,他一直都这样。”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辽宁局监察执法四处的董杰回忆道,于海宽有一次在查阅图纸和监控系统后发现一矿有超层越界嫌疑,后来检查时他在井下发现一密闭的牌板显示建筑日期为一个月前,但喷浆料却没有完全干透。凭着专业直觉,于海宽立即要求矿井负责人打开密闭,企业负责人迫于压力,承认超层越界的违法违规行为。该矿被处罚,但是于海宽并没有“一罚了之”,而是践行“ 在 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工作理念,帮企业解决了很多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

“在贵州工作期间,于海宽总是挑灯夜战,把白天在矿上遇到的问题反复琢磨,直到弄清楚为止。他的经验是个‘富矿’,是依靠务实精神,不断钻研和积累获得的。”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监察执法二处的陆胜贤说,“我们要向他学习,以学促用,学用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方法。”

“帮扶组内机电专业人员少、帮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他就放弃午休,每天带着资料回住处看,常常加班到深夜;贵州煤矿企业机电人才紧缺,他就与煤矿机电管理人员想在一起、谋在一处,抓紧一切时间出思路、给方法,倾情帮扶。”回忆起于海宽,国家矿山安监局贵州局执法二处的陈浩说, “于海宽的身上有新时代应急人必不可少的宝贵品格,我们要向他学习,在实践中历练,在历练中增强防风险除隐患的硬功夫,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奋勇前行。” (应急管理报记者张安妮采写、王晓晔整理)